三府口口声声说不偏安,实则他们完全在偏安。
不偏安是给陆天明和百姓听的。
汤元跟着陆天明几年,很容易看出汤国祚的‘小确幸’心理
黄宗羲也的确说对了,只要去舟山,张世菁就卖粮。
不过…只卖十五万石,十五两一石。
粮食价格翻了三倍,十五万石还不够江南吃半个月,你怎么不去抢。
张世菁冷冷摆手送客。
使者还没回去,就知道张献忠、李自成、汪汝谦在同时买粮,每石十八两。
着急忙慌跑回华亭请示,被黄宗羲大骂愚蠢,令二弟黄宗炎来买粮。
仅仅一天时间又涨价了,每石二十两,而且只卖十万石。
买!
军队必须有吃的,吃饱才能招募到士兵狠人。
反正以众人的估算,这个价格足够撑到明年开春。
他们做他们的美梦,汤国祚、徐同采、张献忠和李自成,却开启了另一个无本生意,疯狂的送出人口。
海船送粮,同时运人。
十天后再来买粮,就是二十五两,只卖五万石。
五天后再来买粮,就是三十两,只卖三万石。
一个月后,就得天天买粮,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用陆天明的说法,以贷养贷抽空一切。
这边粮食抽银子,那边人口送银子。
遮蔽江南的慌张,掩盖经济战最后的掠空行为。
问,多久可以抽空所有银子?
陈继业噼里啪啦一顿算,答,85天。
张世菁一拍手,合理,就这么搞。
扭头带家人到普陀山静住去了。
十二月初,一艘海船到杭州府萧山停靠,上面下来一队士兵,与早已等候的人碰头,几十人护着徐凤爵立刻向北。
杭州府,谁都不属于,两年前是徽州和崇祯的‘自留地’。
崇祯一走,位于两强之间,反而太平无事,如同天津一样,纯粹变成徽商的港口了。
萧山、钱塘、余杭、临安、于潜、昌化…
徐凤爵骑马,在百余精锐的护卫下,一路到昱岭关,看到的一切都不真实。
山里这些县城,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士绅呢,有,死了。
谁抢地,谁压迫佃户,谁去地府报到。
各县乡都有三五百人的团练,各家各户都得出人。
他们只有猎弓和刀子,战斗力很惊人,流贼来了几次,每次都死几百人,得不偿失,今年再不来了。
他们自己种地打猎,仅仅够自己吃,既没有余粮,也养活不了外地人。
然后帮助徽商送货,赚一点杂货。
从徽州到杭州的货品运输,采取接力方式,各县的团练都不出自己县区,交界处转接,就赚了自己的工钱。
一共分九阶,他们彼此之间竟然谁都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也不感兴趣。
简直…是厉害。
徐凤爵当然知道,这是高迎祥磕头求来的‘神策’,出自太岁大将军之手。
陆天明回京后,汪汝谦就追了上来。
代表徽州七大家和高迎祥,求大将军庇护。
陆天明没兴趣,但高迎祥有退路,他并没有在京城白蹲监狱,了解陆天明讲究‘史册价值’,而不是争霸价值。
汪汝谦又请求自我封锁,偏安等候大将军。
自我封锁?
陆天明果然对这想法感兴趣,展开地图看了看,告诉汪汝谦一个层层‘拒止’的办法,以及百姓入股商号的思路。
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思考去吧。
高迎祥是做过皇帝的人,徽商又异常团结,半年时间,才把基础稳定下来。
当然,那些团练的头领,都得陈继业和秦大成提供。
所以徽州就是一块飞地,在陆天明那里不算地盘,在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上算舟山的编外地盘。
这就是徐凤爵看到的场景。
她之所以到徽州,是探子找到徐允爵、徐仁爵妻儿藏身地了。
魏国公和徐文爵把徐家人都分散在山中,很贱的想法,极易长期据山为匪。
黄山山脉里躲藏几年,冷不防来一下,谁都受不了。
陈继业和秦大成决定劫持,张世菁思考过后,还是告诉了徐凤爵,她立刻决定来看看。
也许有用,也许没用,也许还会被陆天明骂,但还是想来看看,女人就这点啰嗦。
但也仅限于到徽州,不准去宁国和池州。
徐凤爵这一路到昱岭关,就后悔了。
徽州十分方便封锁,高迎祥只需要封锁两条驿道,占据险关,用不了一万人就能割据,加上有士绅百姓支持,小路都有人巡视蹲守。
徐文爵父子在池州和宁国修关隘的时候,徽州已经成为关隘了,他想影响的时候,已经得不偿失了。
张、李、徐、钱以及现在的义士之中,有一支蹲着老虎。
这只老虎怎么咬人,咬哪里的人,鞭子在舟山手里。
歙县城下,江水石桥边,徽州七大家和高迎祥个个笑眯眯,看着徐凤爵在军队护送下靠近,齐齐下跪,“徽州士绅驻军恭迎夫人,期盼上位许久,终于迎来天颜。”
徐凤爵下马虚请,“诸位请起,一路行来,徽州热闹非凡,乡野生机勃勃,百姓安居乐业,恍惚间以为回到了京畿。”
高迎祥立刻躬身,“夫人过奖,世间狂人都笑我们偏安一隅,殊不知此乃我们幸运,有家、有亲、有乡、有安、有粮,桃源再美,不过如此。”
“呵呵,高先生得悟大智慧,乡野那些工坊虽然小家子气,但充满希望,让人不禁心安,确实别具一格,高先生给了人世另一种思考。”
“大智慧不敢当,大梦一场终须醒,高某只是有幸,在上位的庇护下经营了一个家,全赖上位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