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总局的库房总管跪在地上,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大人,按现有精铁储备...只够造八百支铳。\"
叶明手中的账册啪地合上。顾长青的三千支订单才下达十天,原材料危机就爆发了。传统使用的闽铁需从南方千里迢迢运来,根本赶不上工期。
\"周边矿脉勘探结果呢?\"
陈瑜展开地图:\"南山铁矿品位尚可,但含硫偏高,以往锻造的兵器易脆。\"
叶明指尖敲打着地图。南山距安阳仅三十里,若能就地取材,不仅解决运输问题,还能降低成本。
\"取南山矿样本,立刻试验新配方。\"
南山矿石在高温中散发出刺鼻的硫味。首次冶炼出的铁坯布满气孔,锻造时更是裂纹频现。到第五炉时,老赵灰头土脸地来报:\"大人,又废了一炉...硫含量实在太高。\"
叶明拾起一块失败品仔细观察。断面呈现异常的灰白色,与常规铁材迥异。他突然想起现代合金钢中的钼元素——某些含硫铁矿往往伴生钼,而钼正是提高钢材高温强度的关键!
\"改变淬火工艺。\"叶明卷起袖子,\"试试油淬而非水淬。\"
工匠们将信将疑。通常含硫高的铁料更易脆,该用温和退火才对。但令人惊讶的是,油淬后的南山铁坯不仅没裂,反而呈现出独特的青灰色光泽。
\"再锻打九次,用新配方的淬玉液。\"叶明亲自调整药液比例,增加了硝石含量。
当最终成型的铳管放在测试台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通条测试完美通过,铅弹滑行流畅无声。更惊人的是负重测试——这支铳管能承受比闽铁制品高两成的压力!
\"南山矿有古怪...\"沈清捧着测试记录,\"同样工艺,闽铁制品到第八次重载就变形了,这个十二次还完好。\"
叶明微笑:\"不是古怪,是天赋。立刻调整配方,全面转用南山矿!\"
---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南山矿虽然性能优越,但每炉成分波动较大,导致成品质量不稳。叶明将工匠分成三组:一组专攻矿石精选,二组负责标准化冶炼,三组做适应性锻造。
\"分层验收。\"叶明指着新制定的质量标准,\"甲等用于狙击铳,乙等标准型,丙等改做骑兵短铳。\"
最妙的创新是\"误差补偿表\"。沈清带领学子们测试了三百支铳管的各项参数,总结出\"若前膛稍宽,则配稍紧的击发机构\"之类的匹配规则,使八成\"次品\"经过巧妙组合反而具备特殊优势。
老赵看着最新一批验收合格的南山铳,忍不住问:\"大人,这算什么钢?既非闽铁也非淬玉钢...\"
\"就叫'南山玉'吧。\"叶明抚过铳管上特有的青灰色纹理,\"安阳独有的配方。\"
产量曲线开始陡峭上升。第二个月,安阳产出惊雷铳六百支,第三个月突破九百。照此速度,不仅能按时交付顾长青的三千支,还能额外满足本城防务需求。
然而庆功宴的酒杯还未举起,其其格就带来了坏消息:\"大人,南山矿区的护卫队遭袭,三名工匠被掳!\"
叶明摔碎酒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夜子时。据幸存者说,袭击者专门挑懂得配方的老师傅下手...\"
---
北燕军营中,赫连勃勃亲自审问被掳的安阳工匠。老匠人张铁头咬紧牙关,直到看见孙子被带进帐篷才崩溃。
\"我说...但配方记得不全...\"
他给出的是三个月前的旧版配方,缺少关键的油淬工艺和硝石比例。北燕工匠如获至宝,连夜开炉炼制,结果出炉的铁坯不是多孔就是脆裂。
\"废物!\"赫连勃勃斩断桌角,\"再给你三日,炼不出合格铳管,全家喂狼!\"
张铁头表面惶恐,心中暗笑。南山矿的秘密不在配方,而在那看似不起眼的油淬工序——温度差一度,时机慢一分,便是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叶明已派重兵保护矿区,并下令所有工匠家属迁入城内。更关键的是,他秘密调整了火药配方,在新生产的纸壳弹底部添加特殊标记。
\"用这批弹药测试。\"他交给顾长青派来的验收官两箱特制子弹,\"与常规弹药分开放。\"
验收在暴雨中进行。边军精锐轮流试射三百支惊雷铳,每支都完成百发速射测试。特制弹药在击发时会产生独特啸叫,方便追踪流向——这是叶明防备技术泄露的后手。
\"神兵利器!\"验收官激动地汇报,\"雨中连射无故障,二百步穿透三重铁甲!顾帅要加订五千支!\"
叶明却看向北方阴云。赫连勃勃绝不会坐视安阳取得优势,下一轮交锋恐怕已经不远...
南山试验场上,一千支编号的\"南山铳\"整齐排列在射击架上。每支铳旁放着两百发特制高压弹——装药量比常规多三成,专为极限测试而制。
\"开始第一阶段!\"叶明挥下红旗。
砰砰砰——
连绵的爆响如雷霆滚过山谷。每射击五十发,工匠就会检查铳管状况,记录升温、变形等数据。到日落时分,已有三十七支铳管出现轻微膨胀。
\"继续第二阶段!\"叶明下令通宵测试。
火把照亮了试验场。子夜时分,一声异响引起注意——第422号铳管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在护盾上留下深深划痕。
\"停止测试!\"叶明一个箭步上前,小心拾起残骸。裂纹起源于膛线根部,呈放射状延伸——典型的金属疲劳特征。
天亮前的统计令人心惊:千支火铳中,三百余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壁裂纹,虽未爆裂但已属隐患。
\"王爷的两千支订单...\"老赵声音发颤,\"还差七百...\"
叶明摩挲着裂纹断面:\"问题出在硫杂质。南山矿每批含硫量波动导致金属内部有微观裂隙。\"他转向沈清,\"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提纯方法。\"
沈清彻夜翻阅大秦典籍,找到一段关于\"金汁提纯\"的记载:将熔融金属通过多孔陶板过滤,可去除轻浮杂质。
\"试试这个。\"叶明设计出多层陶滤装置,\"第一层粗滤矿渣,第二层专吸硫化物。\"
改进后的\"二次精炼法\"使南山铁的纯度大幅提升。但新问题随之而来——过于纯净的铁料反而降低了韧性!
\"需要平衡。\"叶明盯着再次失败的测试品,\"保留部分有益杂质...\"
经过数十次调整,终于找到黄金比例:铁水先过粗滤去除大颗粒杂质,再经特定温度的硫化处理,人为控制硫含量在安全范围。这种改良后的\"南山玉二代\",裂纹率直降至百分之五。
---
就当安阳忙于改进工艺时,边境传来惊人消息:北燕军中出现仿制的南山铳,性能接近安阳三个月前的水平!
\"不可能...\"沈清检查着探子带回的残片,\"他们居然破解了油淬工艺!\"
叶明刮下残片表面的氧化物:\"看这青灰色,他们用的不是南山矿,但添加了某种物质模拟效果。\"他嗅了嗅,\"有松脂味...西域人喜欢用松炭冶炼,可能掺杂了钼矿。\"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燕仿制品竟通过了三百发连续射击测试。虽然最终炸膛,但已远超早期火绳枪的耐久度。
\"我们还有两项优势。\"叶明召集核心团队,\"一是颗粒火药,二是公差控制。但这两项被追上是迟早的事...\"
工坊内气氛凝重。突然,传令兵飞奔而入:\"大人!顾帅急令!\"
军令上只有寥寥数字:\"燕军异动,火速交付两千铳。\"
叶明看向库存清单——改良后的合格品仅一千三百支。若按原标准,至少还需半月才能凑齐两千。
\"怎么办?\"老赵急得直搓手,\"把有轻微裂纹的也算上?\"
\"那是拿将士的命冒险。\"叶明断然否决。他沉思片刻,突然拍案,\"改用'交替冷却法'!\"
这套未经充分验证的工艺,是将烧红的铳管先油淬再短暂空冷,最后温水定型。理论能提升金属韧性,但从未大规模应用。
\"立刻试验!\"
首批百支\"交替冷却\"铳管在测试中表现惊艳——不仅通过五百发高压弹测试,在低温环境下仍保持良好弹性。叶明当机立断:全面转用新工艺!
---
增产如火如荼进行时,一场意外爆发。西区试验场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三支正在测试的火铳同时炸膛,造成两名工匠重伤。
叶明检查残骸时发现异常:\"这不是正常炸膛...\"破裂处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明显是材料内部有缺陷。
\"大人!\"沈清从火药桶中挖出一把灰色粉末,\"有人掺了石英砂!\"
石英在高温下会与铁发生剧烈反应。叶明立刻下令封存所有弹药,全面排查。同时其其格带人追踪石英砂来源,线索指向城南一家陶瓷坊。
\"店主说半月前有位官人大量采购细石英粉,说是做釉料。\"其其格汇报道,\"根据描述...很像火器局赵副监。\"
\"赵功成?\"叶明眯起眼。这位兵部派来的副总监平日低调寡言,负责的正是弹药质检。
当夜,其其格潜入赵宅,在书房暗格里发现了与北燕往来的密信,以及——半包未用完的石英粉!
\"收网。\"叶明冷笑,\"但先别惊动他。\"
次日,叶明故意在赵功成面前宣布:\"库存告急,即日起启用三号仓库的'特制弹药'。\"其实那批弹药做了特殊标记,一旦流出就能追踪。
三天后,北燕边境据点突然爆发连环炸膛事件——正是使用了那批被做了手脚的\"特制弹药\"!而同时,赵功成在试图逃往北燕时,被埋伏的其其格当场擒获。
---
地牢审讯室里,赵功成面如死灰:\"我...我只是奉命行事...\"
\"兵部金侍郎?\"叶明直接点破。
赵功成浑身一震:\"大人既已知晓,何必再问...\"
\"我要的是证据。\"叶明推过纸笔,\"写下每次传递情报的时间、方式、内容,尚可保全家性命。\"
拿到供词后,叶明连夜修改了最后一批交付火铳的设计图——在击发机构中增加了一个无关紧要但极易仿制的小零件。
这个\"技术陷阱\"将导致北燕仿制品在关键时卡壳。
两千支\"南山铳\"如期交付。顾长青亲自试射后大喜:\"有此利器,边军可保三年太平!\"
叶明却看向北方阴云:\"王爷,北燕最多半年就能仿制出相近产品。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