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新帝还需要您!大明还需要您!我们也需要您!”
任平正将视线转向林开云,看了一会儿闭上了眼,他太累了!
正德帝不仅是他的君主还是他的挚友,他们携手一辈子走过漫长岁月,看着风雨飘摇的大明一步步走向富强,看着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他们还有更伟大的理想,然看不到了。不仅是陛下看不到,他亦是!
这天下是年轻人的了。
他不仅是伤感陛下,也是感叹自己!终有一日他也会消失在这片大地上!
轻叹一声,对他摆摆手........
林开云看着这一幕心里意思不知是何种滋味,即便是他都如此,他师公该何等难过。
堵不如疏,都这把年纪了对于生死按理说该看淡了,但有句老话说得好,老了老了更怕了!
想到这,林开云自顾自说了起来,“南洋如今拿下的地盘有1\/3了,按这个趋势估摸再有3年就能全部拿下,打仗容易管理难,新帝登基该准备开恩科了,南洋虽与我们有几千年的往来,但隔阂也一直有,管理上不能用老办法。再有南洋一年可种三季水稻,战后恢复是重中之重,近年虽有新式作物推广,东北开荒等,但我们的人口还是少了些。不说南洋,就那新大陆,这么大的地盘人口少了即便打下来,天长日久也是隐患.........”
不知什么时候任平正睁开了眼睛,眼神也越来越亮!
。。。。。。
回京后,任平正上了告病书。
先帝归陵,万事完毕,告病书一出,各种猜测皆有之。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朝臣眼中任平正是坚定的先帝派,而丁无为作为帝师,受新帝重用于情于理收无可挑剔。
正在众朝臣观望之时,新帝亲临任府探望,而后三日任平正病愈上书,开恩科!同时开七部——商务部!
任平正的上书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顿时泛起层层涟漪。有老臣暗自摇头,觉得他这是向新帝投诚了,新帝登基便急着提开恩科之事。有人也觉得他老糊涂了,商务部!一听便知道怎么回事,商事商事,入了朝还要成立商务部!与其他六部并存,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新帝看到上书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开恩科对于稳固统治、吸纳人才的重要性,但也明白这其中牵扯到各方利益。至于商务部?!
开恩科这是新登登基的惯例!但本朝多年未有了!从定帝开始会试的名额一缩再缩,何况开恩科?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开恩科,认为这是顺应时代之举;另一派则坚决反对,担心会打破现有的权力格局。
户部侍郎不顾反对之声,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阐述开恩科的种种好处。尤其对于南洋的治理,有理有据的同时还合情合理!
开恩科对于新帝好处太大了,天子门生!开恩科为国选材本是应有之举。最终决定采纳,当庭下旨开恩科。
而商务部牵扯过大,各种声音都有,新帝下旨内阁商议!
消息传开,对于开恩科,天下学子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恩科中一展身手。
而成立商务部,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感叹世风日下!
成立第七部事关重大,即便是皇帝也不敢随意敲定,不然被钉入耻辱柱那就是大明的罪人。
“父皇,商务司如今的体量作为一司确实不合适!”唐允焱在一旁恳切说道,“如今海外贸易昌盛,商务之事繁杂,成立商务部可更好统筹管理,促进大明繁荣。”
新帝微微点头,“朕也明白其中好处,但朝堂阻力不小,诸多老臣观念难改,六部!六部!多少年都是如此,贸然成立第七部,其后续.........此事需从长计议。”
“父皇,商务司对于朝廷的贡献大家都知道,而商务司的体量,可以说任何一部都无法相比。商务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部,其人员组成自成一体,虽说大都没有经过会试洗礼,但也不是目不识丁,这与地方衙门的差役也无差别。开恩科是为东南半岛贮备人才,同样也是为商务部选拔人手!”
新帝认真看向自己儿子,虽说还未被封为太子,但不管是他还是朝堂大臣都是默认的。如今他地下还有二、三手足,但对他不会形成威胁。这是先帝选出来的太子人选,也是众大臣心里的人选,当然他自己也是满意的。
他很好!
“父皇明白,下去吧!”
内阁商议之时,各方争论激烈。林又松为首支持成立商务部的官员指出,这能让大明在海外贸易中获取更多利益,增强国力。为以后与西洋相交增加说服力!丁无为则认为,以农为本才是根本,重商会动摇国本。
虽说老生常谈,但事实就是如此!
商人、商人,士农工商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况且若百姓全部追求商事该当如何?
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林开云,此人是商务司一把手,若成立商务部他是第一人选!他才多大岁数,成为一部之长,与他们平起平坐?本朝一向有尚书入阁的传统,如此任门一门两相?
都是千年的狐狸,提出来任平正就想到了过程,此时站起来,“以南洋开发为例,说明商业发展对拓展疆土、增加人口和财富的重要性。重点指出大明人口少,国土大!!!你们想清楚,争的这点利能否叫你们流传千古!!!”
以耿越泽为首的众人相互对视起来,为国为民,更为身后名!这东西摸不着看不见但其意义是多少银两都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