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完了陈宇凡的经历之后。
众人心中的惊涛骇浪,久久未能平息。
陈宇凡匪夷所思的过往......像一座大山似的,沉甸甸的压在他们的心头。
尤其是肖志行,他看向陈宇凡的目光,已经变得无比复杂。
有欣赏,有震撼,有不解......
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
这个世界,所有人都会尊重强者。
强者本身,更是如此。
沉默片刻后,肖志行深吸一口气,强行将纷乱的思绪压了下去,不过他许久都没有再说话。
显然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心中的不解。
看到工业部来的工程师们也是如此,刘胜东、赵小伟两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爽啊!
以往这个被陈宇凡震惊的角色,都是谁呢?
是刘胜东、李志明、杨建华、程国平等等......这些红星轧钢厂的人!
他们和陈宇凡关系最紧密,每天都在同一个厂里工作。
所以陈宇凡每次做出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也是第一个目睹、第一个被震惊的。
久而久之......
大伙都有些麻木了。
被陈宇凡震惊的麻木了。
每次他们觉得陈宇凡已经很夸张的时候,陈宇凡都会拿出一个更夸张的成就出来,让他们继续瞠目结舌。
而今天!
这个被震惊的角色终于不是他们了,终于不是这些红星轧钢厂的老伙计们了!
看到了吧......
并非是我们红星轧钢厂的人没见识。
这工业部直属钢铁研究所的专家们来了,也一样要被陈宇凡震惊!
谁来了,都一样!
尤其是肖志行这个公认的天才工程师,此时也被震撼的许久说不出话来,这一幕让红星轧钢厂的人心中暗爽。
我被陈宇凡震惊!
肖志行被陈宇凡震惊!
所以......
我就等于肖志行啊!
虽然实际上不能这样算,但心中这么稍稍想象一下还是可以的,已经足以感觉非常的爽了。
众人继续前进,二号车间很大,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检查到。
过了一会。
肖志行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重新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静形象。
“我们继续检查。”
他的声音听起来比之前更加沉稳,也更加严肃了。
现在,肖志行的检查工作,已经不光是为了完成工业部的任务。
更是为了他自己!
在肖志行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前所未有的渴望。
他想亲眼看看......
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年轻人,究竟把这座工厂改造成了什么样子!
..............................
肖志行的脚步,最终停在了一台c630卧式车床前。
这台车床,是二号车间里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负责加工许多其他机器需要用到的精密轴类和盘类零件,是非常重要的机器。
“停机。”
肖志行的声音不带一丝波澜。
“我们要检查一下这台机器的内部。”
“好嘞!”
车间主任程国平立刻应了一声,亲自跑过去,让正在操作机床的一位老师傅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机器缓缓停止运转。
和之前的流程一样,专家组的工程师们拿出了专业的工具,在肖志行的带领下,开始有条不紊的拆卸起了机床的外壳和关键部件。
这一次,肖志行拆得格外仔细。
他甚至亲自上手,拆开了机床最核心的变速齿轮箱。
沉重的铸铁外壳被打开,露出了里面排列整齐、浸泡在清澈机油中的一组组齿轮。
肖志行戴着白手套,用镊子夹起一个齿轮,对着光线仔细的观察着。
他的眉头,再一次......
不易察觉的皱了起来。
“张工,你来看。”
他把齿轮递给了身边那位四级工程师。
“这组齿轮的啮合角,还有齿轮本身的螺旋角,都和原版图纸上的不一样。”
那位姓张的工程师接过齿轮,也凑到灯光下仔细看了半天,脸上同样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没错,这个改动......似乎是想在提高传动扭矩的同时,降低啮合时的噪音和震动?”
“可是,这样一来......对齿轮本身的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就太高了。而且,对润滑的要求也变得更苛刻了......”
两人正在低声讨论着。
肖志行又将目光,投向了机床的刀架部分。
他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
“你们看这里。”
他指着刀架下方一根不起眼的、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的铜管。
“这里增加了一套独立的、微压力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冷却液通过这根铜管,可以直接抵达刀尖的切削点,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冷却。”
“这个设计......”
肖志行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飞快的分析着。
变速箱的改造,提升了传动的平稳性和力量。
而刀架的改造,则通过精准冷却,极大的降低了车刀在高速切削下的磨损。
这两处改造,看似毫无关联,但结合在一起......
却让这台机床的综合性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它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会更高,表面的光洁度也会更好。
同时,废品率和刀具的损耗,都会大大降低!
又是这种思路!
还是这种羚羊挂角、天马行空的改造思路!
肖志行已经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这又是出自陈宇凡的手笔!
这种设计风格,太独特了,太不拘一格了。
除了陈宇凡之外,其他人不可能想出这样的方案,就算是肖志行自己也同样。
他默默地看着,心里已经不再像上午那样瞠目结舌了。
震惊的次数多了,人......也就麻木了。
肖志行现在只是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就好像一个毕生苦练各种武功招式的武林高手,突然遇到了一个内力深不可测的绝世奇才。
对方只是随意的一指点出,没有任何花哨的招式,自己这边就已经感到气血翻涌,难以抵挡了。
这是一种......境界上的差距!
更可怕的是,对方才练武一年!
..................................
十几分钟后,机床被重新组装完毕。
肖志行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他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走。
这一次,他的目的性变得非常明确。
他没有再去看那些核心的、大型的生产设备。
反而是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里,在一台毫不起眼的、负责给车间降温通风的轴流式风机前,停下了脚步。
“把这个......也拆开。”
肖志行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
就连程国平都愣了一下。
“肖工,这......这就是一台通风的风扇,没什么好看的吧?”
在他看来,这东西跟技术含量完全不沾边,就是个铁皮壳子加几片扇叶,再配个电机而已。
这个也拆开检查......不是浪费时间吗?
“拆。”
肖志行只是重复了一个字,语气透着不容置疑。
“是!”
程国平不敢再多问,赶紧叫了两个工人过来,配合专家组的工程师们,把这台通风机拆解开来。
此时,王工凑到身旁另一个工程师身边,用极低的声音嘀咕道:
“张工,你说......这玩意儿,该不会也被改造过吧?”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荒谬感。
张工闻言,嘴角抽动了一下。
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你别问我......”
“我现在感觉,咱们不是在检查一家工厂,我们是在探索一个充满了未知的宝库。”
几分钟后。
当风机的外壳被打开,露出了里面巨大的扇叶时。
专家组的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这几片巨大的金属扇叶,并非是他们印象中平直的、粗糙的形态。
每一片扇叶的边缘,都被打磨出了一道极其流畅的、符合空气动力学的优美弧线。
而且,在扇叶的迎风面上,还被冲压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类似于高尔夫球表面的微小凹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场的这几位,可都是全国顶尖的工程师!
他们大致的看了一下,脑子里就瞬间闪过了“层流”、“扰流板”、“涡流发生器”等一系列专业的名词!
虽然这不是他们的专业,但多少也有所涉猎和了解。
其中内藏的道理说不明白,但说出个名词还是可以的。
眼前的这个设计......
竟然是把飞机机翼的设计理念,应用到了一台小小的通风风机上!
疯了!
这简直是彻底的疯了!
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肖志行没有说话。
他只是默默地走上前,伸出手轻轻拨动了一下那巨大的扇叶。
预想中沉重的阻力并没有出现。
整组扇叶在他轻微的力道下,极其顺滑的转动了起来,发出的声音极小,而且一转就是好几圈!
这说明......扇叶的动平衡,被调校到了一个极其完美的程度!
肖志行又检查了风机的电机和底座。
不出所料。
他又在电机内部,发现了一套经过改良的、更加节能的线圈绕组。
在底座的连接处,他还发现了一层由特殊橡胶和弹簧组成的、结构极其巧妙的减震缓冲层。
肖志行沉默了。
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看着眼前这台被“武装到牙齿”的通风风机,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恍惚之中。
上午,在检查初轧机和锻压机时,他被陈宇凡那种颠覆性的、天才般的设计思路所震撼。
刚才,在检查那台c630车床时,他为陈宇凡那种举一反三、将不同改造效果完美融合的能力而惊叹。
而现在......
在这台最不起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通风风机上。
他看到的,是一种令人感到窒息的......完美主义!
这才是最让肖志行感到恐惧的地方!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就算是天才,也应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去攻克那些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难题。
可陈宇凡呢?
他不仅解决了那些最顶尖的难题。
他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去优化一台通风风机?!
这说明了什么?
这只能说明,那些在他看来如同天堑一般的技术壁垒,在陈宇凡的眼里......
或许......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他解决这些难题,也许就跟普通人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所以,他才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种极致的、全方位的完美!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肖志行的脑海中,如同闪电般划过。
他猛地意识到了一件事。
从上午到现在......
他亲自指定,并且完整拆解检查的机器,一共有几台?
第一台,初轧机。
第二台,锻压机。
第三台,卧式车床。
第四台,通风风机。
四台!
整整四台!
而这四台机器,无一例外,全部都经过了陈宇凡的深度改造!
百分之百的命中率!
这......
这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肖志行的呼吸,在这一瞬间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他缓缓地转过身,动作都有些僵硬了。
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在这一刻,仿佛渐渐离他远去。
肖志行的眼神,死死的盯着陈宇凡,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颤抖。
他几乎是下意识的,问出了那个盘旋在他心头、让他感到头皮发麻的问题。
“陈宇凡同志......”
“我想知道在你们厂里,像这样进行过技术改造的机器......”
“到底......有多少?”
这个问题一出口,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到了陈宇凡的身上。
就连那几位同样被震惊到麻木的专家组工程师,也都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
他们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众人紧张而又期待的注视下。
陈宇凡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
他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略微思索了一下,给出了一个风轻云淡,却又如同惊雷般的数字。
“具体我没统计过。”
“大概......”
“百分之八十左右吧。”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陈宇凡的话音落下之后,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按下了暂停键。
时间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百......百分之八十?”
那个戴眼镜的王工,嘴巴微微张着,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
他的眼神,一片空洞和茫然。
仿佛......他的大脑已经彻底宕机,无法理解这五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不光是他。
肖志行,张工,李工......
所有来自工业部的专家和领导,此刻全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似的,全部僵在了原地。
每个人的脸上,都凝固着一副见了鬼似的、不敢置信的表情。
陈宇凡说多少???
几秒钟后。
所有人的大脑,才仿佛重新开始运转。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震撼,在他们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百分之八十!
陈宇凡刚才说的是......百分之八十?!
“我的天......”
那位姓张的四级工程师,忍不住往后退了半步,身体都有些摇晃。
他扶住了身旁的机器,才勉强站稳。
他的嘴唇在哆嗦,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
“红星轧钢厂这么大规模的工厂,有六个生产车间,十几道不同的生产工序......”
“从炼钢、轧钢,到锻造、热处理,再到最后的机加工......”
“林林总总加起来,涉及到的机器型号,少说也有......四十多种啊!”
他的声音,快要带上一丝哭腔了。
一旁的王工,喃喃自语的接过了他的话,继续计算着:
“四十多种......百分之八十......”
“那......那也就是说......”
“你们厂,总共改造了......三十多种不同型号的机器?!”
这个结论一被计算出来。
“嘶——”
现场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人都被这个恐怖的数字,给彻底吓傻了!
疯了!
这个世界一定是疯了!
肖志行的身体,也在微微的颤抖着。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想要对一台成熟的工业母机进行技术改造,那难度究竟有多高!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
这涉及到理论计算、材料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后期测试......等一系列无比繁琐、无比复杂的工作!
在他们钢铁研究所里。
哪怕只是想对一台机器,进行一个小小的、不涉及核心结构的优化。
那都至少需要成立一个五到十人的专项小组!
然后,这个小组还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是长达一两年的时间,去进行理论推演和反复的实验。
这中间还充满了失败的风险!
十个改造项目里,能有一个最终成功的,那都算是烧高香了!
可红星轧钢厂呢?
他们竟然......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十多种机型的深度改造?!
而且,从他们抽检的这四台机器来看,每一项改造,都堪称是神来之笔!
每一项改造,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这......
这他妈的合理吗?!
这根本就不符合科学!
这甚至都已经超出了神话的范畴了!
肖志行感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刻,被彻底的碾碎了!
他穷尽自己所有的学识和想象力,也无法理解,眼前这件堪称神迹的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着陈宇凡。
肖志行的眼神里,已经不再是震惊,也不再是敬畏。
而是一种在看待某个完全无法被理解的、超脱了世间常理的现象时,才会出现的......极致的困惑!
肖志行的喉咙滚动了一下,声音有些沙哑的,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里都有的共同疑惑。
“陈宇凡,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