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未亮,谢一城早早起身。
昨天段文提前说好的要跟着一起出去吃早饭,体验一下地方特色。
“队长,我听说尔滨这边好些洋人东西呢,咱们在下面根本买不着。”
段文拎着东西跟在谢一城身后走出屋:“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吃过洋人东西。”
“其实也没啥差的,好些你压根吃不习惯。”一旁的邵义进开口说着,“说实在的,我是觉得没有寻常咱们这边吃的好吃。”
“这里面有啥说法?”
谢一城接话:“没啥说法,吃能有啥说法,分吃的好跟吃得饱,吃得好又分东西味好还是吃的对身体好,你指望吃大列巴跟你平时吃烧饼比好吃吗?”
“大列巴是啥?”
“列巴在俄语中就是面包,直接音译过来的叫法,大列巴就是大个的面包,比较大比较硬,干吃能噎死人,不过闻着嚼着味挺香。”谢一城说着想到什么,“你不是说枕头低吗?回头整上一个当枕头使。
“这就跟之前萝卜头说家里的枕头馍一样,夜里睡觉当枕头,饿了直接上嘴啃。”
大列巴这东西谢一城吃过几次,还是买的超大个比脑袋都大的那种,实际吃没那个本事。
不过对于很多没见过没吃过面包的人来说,就比较稀罕,更何况还是50年代。
这边谢一城一行人出屋,那边其他房间里面也是成群结队不断向外走着,互相打着招呼。
稍微聊上两句全明白,都是奔着一早外出去逛吃的到处看看玩的。
实际上学校里安排的有早餐吃食,所有在这个时间点外出的人,都是打算外出找吃的。
“队长,尔滨这边早晨吃的,我瞅着咋跟我家那边有点像呢。”
找着一片早餐店外,瞧着各家牌子上主打的吃食走近瞧了瞧,段文有些不太理解:“我在家那边咱们之前在省里,吃的跟这也没差。”
“那你以为一早吃的有啥不一样?”谢一城绕着早餐店走了一转,把所有店里吃食看清楚。
蒸大肉包、烧饼夹肉、豆腐脑、黏豆包、油炸糕、大碴子粥等等,跟后世的吃食就没多大区别。
哪怕是在现在物资相对匮乏时代,一些东西依然存在买卖。
段文之所以说跟他在鲁省吃的跟在之前省城吃的没多大差,是因为本身东北就有很多闯关东的鲁省人来,这吃食习惯都是顺道带过来的,顶多会跟当地的国外或者当地其他民族融合一下有点区分,实际相差并不是特别明显。
甚至谢一城还看到外面一些摊位还在卖卷饼,不同于烧饼,卖的是那种薄到能透过去的春饼,还有葱花大饼,这些都是鲁省传过去的。
在北平叫鲁菜进京,属于厨子带技术过去,在东北这就是平民老百姓带过去的日常小吃饭食。
怪不得来时打听说让来这一片,种类确实多,也超出谢一城的想象,之前在北平都没见这么一大片卖早餐的。
关键是周围人排队吃饭的还真不少,确实形成了聚集效应。
谢一城之前真以为物资匮乏人也没钱,现在看来确实不一样,只要世局稳定老百姓手里有钱,谁还不愿意消费,这不明摆着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