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答应接下这个看似棘手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深层次的考虑:
第一,张鹏武的这帮老战友,基本都是和他级别差不多的厅级干部,在各地、各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能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无论是对刘正茂个人的未来发展,还是对樟木大队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源,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这是一次拓展高端人脉的绝佳机会。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刘正茂凭借“前世”的记忆和“上帝视角”,非常清楚这个时期滇缅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当时,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加上缅甸北部地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那个着名的翡翠产区的优质翡翠原石,价格低廉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几乎像石头一样论堆卖。而用不了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翡翠的价值将会呈几何级数飙升。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可以低成本获取未来天价财富的历史性机遇!他完全可以借此机会,以个人名义悄悄囤积一批高品质的翡翠原石,为未来积累巨大的资本。
听到刘正茂爽快地答应了,张鹏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你既然决定了,我马上就通知我的战友们,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这次出去,路途遥远,情况复杂,你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比如介绍信、经费、或者对方的具体信息资料,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我们尽量满足。”
刘正茂早有准备,条理清晰地说:“首先,我需要带一个可靠的帮手一起去,两个人路上可以互相照应,办事也更方便。其次,需要准备相关的介绍信,最好是“帽子局”开具的正式介绍信,这样到了当地,我们可以直接寻求当地帽子叔叔的协助,办事会顺利很多。另外,就是需要寻找的那两个人的详细资料,越具体越好,比如姓名、年龄、体貌特征、最后失联的大致时间和地点等。”
张鹏武点点头:“带个人去,这个没问题,你定好人选就行。介绍信也好办,我可以让江麓厂给你开,或者让我战友通过省城公安的关系给你开,你看需要哪个级别的?”
刘正茂想了想,说:“如果能开到省城公安的介绍信当然最好,权威性更高。如果不行,地区一级公安的介绍信也可以。关键是有了这层‘官方身份’,我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展工作会方便很多,安全也更有保障。”
“这个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张鹏武一口答应,“介绍信、活动经费、还有那两个人的详细资料,在你出发前,我会一并准备好交给你。”
“好的,谢谢张主任!暂时我就想到这些。等到了滇南那边,如果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或者需要协助的地方,我再想办法打电话跟您或者您的战友联系。”刘正茂说道。
“行!那就这么定了!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凡事多动脑筋,安全第一!”张鹏武最后又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这次谈话的目的顺利达成,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刘正茂见主要事项已商定,便从座位上起身准备告辞。不料,张鹏武却伸手轻轻按住了他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少有的、近乎难为情的神色,语气略显迟疑地说:“小刘,先别急着走……坐下再说。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刘正茂微微一怔,重新坐下,略带诧异地看着张鹏武:“张主任,您还有什么事?请尽管说。”
张鹏武斟酌了一下用词,问道:“听你姐姐阳云提起过,你那边现在有两台货车在跑运输,好像……还有一台吉姆桥车?”
刘正茂心里快速转了几个念头,猜测着对方的意图,嘴上应道:“是的,张主任。您要是临时需要用一下小车,跟我姐说一声,让她安排厂里的司机去开过来就行,很方便的。” 他以为张鹏武是想借用轿车。
“不,不是借车。”张鹏武摆摆手,话锋一转,问到了一个更核心且略显私密的问题:“我是想问问,你那两台货车,现在的运输业务怎么样?货源还充足吗?”
这个问题让刘正茂心里“咯噔”一下。货车运营和收益情况属于比较内部的信息,张主任怎么会突然关心这个?他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张鹏武,见对方神色认真,不像是随口一问,便含糊地应道:“哦,业务……还行吧,还算过得去。” 他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一个念头:去年买第一台解放牌货车时,张鹏武和董彪副主任各借了二百块钱,算是入了股,年底也给他们每人分了八百块红利。张主任现在问起货车业务,莫非是提醒又快到年底分红的时候了?还是另有深意?
就在刘正茂暗自揣测时,张鹏武接下来的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小刘,如果……我是说如果,现在再增加一台货车,以你现在的门路和能力,还能接到足够的生意吗?能消化得了吗?”
“再增加一台车?”刘正茂这下真的感到意外了,他敏锐地察觉到张鹏武话里有话,试探着反问:“张主任,您的意思是……?”
张鹏武见刘正茂上了心,便不再绕圈子,压低了些声音说:“是这样,我有个老战友,在部队的后勤部门工作。他们单位最近要淘汰一批老旧的‘跃进130’型运输车。听说这批车里,有一部分车况保养得还不错,还能继续跑。我就在想……”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仔细观察着刘正茂的反应。
“跃进”牌汽车在当时主要由部队和少数大型国营单位使用,张鹏武提到战友在后勤部门,话虽含蓄,但刘正茂立刻明白这极可能是军方在处理退役装备。这对于急需扩大运输能力、却苦于没有购车指标的刘正茂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张鹏武能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说明他和那位战友的关系非同一般。
刘正茂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尽量用平静的语气回答:“这是好事啊,张主任!处理的价格贵不贵?如果价格合适,车况尚可,咱们能不能多弄几台过来?我们大队现在正缺运输力量,多少辆车都能要!” 他立刻想到了借此机会壮大大队运输队实力的可能性。
张鹏武摇摇头,解释道:“这批车是有指定接收单位的,手续上卡得比较严。想多买几台,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我只能请战友帮忙尽量周旋。不过,想办法周转出一台车况最好的出来,问题应该不大。”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把握,也透露出操作的边界。
“能有一台也非常好了!太感谢张主任了!” 刘正茂连忙表示感激。他明白,在这种计划物资调拨的年代,能搞到一台部队退役的、车况有保障的货车,已经是极其难得的机会了,这完全是靠着张鹏武的私人关系。
张鹏武见刘正茂态度积极,便顺势抛出了他考虑已久的方案:“小刘,关于这台车,我有个想法。你姐姐阳云,还有我家战东,他们俩在厂里都是拿固定工资的,收入不高。毛奇处长家里负担也重,就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所以我想,这台车,由我出面来筹钱买下来。然后,股份这样安排:你姐姐和我家战东,合占三成,毛奇家也占三成,剩下的四成股份归你。车买回来之后,完全交给你去经营,找货源、安排运输、维修保养,所有事情都由你负责。到时候赚了钱,按照股份给他们三家分点红利就行。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这个方案,显然是张鹏武经过深思熟虑的。其背后有多重考量:
1. 为子女谋长远:张鹏武的大儿子张宜乐在部队,前途相对明朗。小儿子张战东在江麓厂做技术员,收入有限。眼看小儿子快要成家,张鹏武希望为他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收入来源。买台车交给有能力又可靠的刘正茂经营,每年能稳定分得几百甚至上千元红利,这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份处级干部的收入,能极大改善小儿子的生活状况。
2. 帮扶老部下:毛奇是张鹏武多年的老部下,感情深厚。张鹏武深知毛奇作为后勤处长,虽然有些权力,但工资是死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经济上并不宽裕,甚至可能比较拮据。他担心毛奇万一在经济上扛不住压力,一时糊涂犯了错误,那政治生命就毁了。让毛奇在货车上占点干股,每年能有一笔额外的进项,能有效缓解其经济压力,这是对老战友、老部下一种非常实在的保护和关照。
3. 绑定刘正茂:将车辆运营完全交给能力出众、路子又活的刘正茂,并给予他最大的股份和完全的经营自主权,既能保证车辆的盈利效率,也是将刘正茂的利益与张家、毛家更深地绑定在一起,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这体现了张鹏武作为老领导、老辈人的深远眼光和深厚情谊。
刘正茂听完这个方案,内心深受震动。他没想到张鹏武找自己,竟然是为了这样一件既关照晚辈、又体贴老部下的“私事”,而且考虑得如此周全。这完全超出了他之前的任何猜测。
他迅速权衡了一下,这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以优惠价格获得一台急需的货车,扩大了运输队伍,还能借此与张鹏武、毛奇这两位实权人物建立更紧密的利益纽带,这对于他个人和樟木大队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至于经营和找货源,这本来就是他正在做且擅长的事情。
于是,他不再犹豫,关切地问道:“张主任,您考虑得太周到了!我完全同意!只是不知道这台车具体要多少钱?车况到底怎么样?您那位战友有没有更详细的消息?”
张鹏武见刘正茂答应得爽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价格方面你不用担心,有我战友帮忙周旋,肯定会给个最优惠的内部处理价,不会太高。车况他也私下跟我打过包票,如果是我们要,他会亲自帮忙挑选一台保养得最好、买回来简单做个保养就能直接上路的车,绝不会让我们吃亏。”
“那就太好了!”刘正茂放下心来,随即展现了他的大气和远见,“张主任,我看这样吧。买车的钱,由我这边来出全款。股份呢,就按您刚才说的,战东哥和毛处长每家三分之一,我占三分之一。这样操作起来更简单。另外,还请您再费心跟战友打听一下,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多弄几台?哪怕是车况差一点的,只要价格特别便宜,我们大队也要!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修理。” 他深知机会难得,想尽可能为大队多争取一些资源。
张鹏武摆摆手,坚持道:“我知道你现在有这个实力,但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出全款。这样吧,买车的钱,我们两家各出一半,算是我们一起帮毛奇一把,也省得他将来心里过意不去。至于多买车的事,我再问问看,但你别抱太大希望,政策卡得紧,能有一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行!就按您说的办,我们各出一半。”刘正茂见张鹏武坚持,便不再争辩,爽快答应,“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提车?需要办哪些手续?”
“提车的事你不用操心。”张鹏武大包大揽地说,“我会安排厂里可靠的司机,跟我战友那边对接,直接把车开回来。等车到了厂里,我再通知你来接车。这段时间你该忙什么忙什么。”
“好!谢谢张主任!”刘正茂感激地说,随即想到自己可能很快要去滇南出差,补充道,“需要多少钱,您提前跟我姐姐说一声,让她回家去取就行。我最近可能要出趟远门,怕耽误了事。”
“放心吧,钱的事我会跟你姐姐对接好。以后这台车运营上的事,就要多辛苦你费心找货源、安排调度了。”张鹏武对刘正茂的配合态度非常满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是我应该做的,您放心,我一定把车经营好!”刘正茂郑重承诺。
事情谈妥,刘正茂再次起身告辞。这次张鹏武没有再挽留,亲自将他送到门口。
刘正茂离开后,一直在里间留意着外面谈话的张鹏武的妻子走了出来,关切地问:“老张,事情谈得怎么样?小刘他答应了?”
张鹏武心情很好地回答:“答应了!而且答应得非常痛快!这孩子不仅懂事,还主动提出要出全款,还想多帮毛奇承担一些。办事大气,眼光也长远,是个难得的人才!将来了不得啊!” 言语中充满了对刘正茂的欣赏和期许。
从江麓厂生活区到江麓商店这段不长的路上,刘正茂的心情格外舒畅。他没想到,今天来江麓厂办事,除了顺利拿到邮电所的建设资金和敲定学校捐赠事宜外,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张鹏武副主任主动提出可以帮忙搞到一台部队退役的“跃进130”货车。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他手下的运输业务正在快速扩张。在南线,刘敏凭借出色的能力,已经成功开拓了十一个县的市场;在省城周边,鹿青也开始发力,业务触角延伸到了六个县。由于刘正茂坚持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这在当时是极大的竞争优势),现有的两台解放牌货车早已不堪重负。它们既要长途跋涉往返沪市拉货,要负责在省城本地采购商品,还要同时保障南线和省城周边两个方向的货物配送,运输任务极其繁重,司机和车辆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运力缺口非常大。
现在,张鹏武承诺的这台“跃进130”货车,无疑是雪中送炭,将能极大地缓解目前紧张的运输压力,为业务的进一步扩张提供坚实的保障。想到这里,刘正茂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