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创建的年代正值蒙古崛起,全真教弟子丘处机于公元1222年向蒙古成吉思汗献计献策,被成吉思汗赐以虎符,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此后丘处机四处云游、弘扬道法,后来到达芮城永乐镇,发现这里环境优美,且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故居。唐末地方人士在吕洞宾故宅建立吕公祠,后易祠为观,公元1231年(元太宗三年),观毁于大火。届时全真教大兴,丘处机被尊为元朝国师,向皇帝提出建造永乐宫,蒙古政权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委派全真教大师潘德冲、宋德方前来主持修建,宋德方于公元1240年(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4年(元太宗乃马真后三年)曾两次来到永乐镇拜祭吕祖,之后会同诸道侣筹谋兴建宫。
公元1247年间,永乐宫在吕公祠的基础上进行修建,被赐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也被称为“永乐宫”。
1250年,《玄都道藏》经板被委送正在建设中的永乐宫收藏。
1294年元朝官员商挺为无极门书写匾额。
1320年,时任宫宰郭志进等对宫观建筑主体的重建工程进行了收尾。
1325年,三清殿壁画完工。
1339年,纯阳殿天花完工。
1358年,纯阳殿壁画完工。
1368年,永乐宫修建完成。
1952年,永乐宫在第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当时专家勘察后认为: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宫观、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堪称国宝。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宫被规划在水库淹没区内。
次年经批准,文化部对其整体搬迁保护,建国十周年前夕,永乐宫成功被搬迁至永乐县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所有壁画也全部修复安装到位。这项耗时10年的搬迁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移筑,并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
后期研究院在整理永乐宫搬迁资料时,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经专家鉴定,其中五件蒙元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一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对研究蒙元时期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近些年永乐宫启动壁画修复工程,主要修复龙虎殿和重阳殿的壁画。
永乐宫原规模很大,后经变迁,有一部分建筑已毁塌,原有的几座主要殿宇基本上还都保存了下来。从现存部分和总体布局来看,仅在一条南北向长500米的中轴线上排列着主要建筑,不设东西配殿或周围廊屋,由前至后现存建筑有5座,即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最后的丘祖殿和纯阳殿两侧的朵殿已毁,今只存遗址。东西轴线分别保存了吕祖家庙及财神庙、玄帝庙,吕祖墓等建筑。
永乐宫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斗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构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永乐宫保存了四座元代木结构建筑,三清殿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间有与月台等高的甬道相连,两侧不设置其它建筑,疏阔高敞,这种空间形式的设计,为元代其它寺庙宫观建筑所罕见。在建筑艺术上,斗拱、彩画、藻井、琉璃、木雕、泥塑等等,都是具有时代艺术代表性的精心杰作。永乐宫最精彩的是绘制于殿内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永乐宫壁画运用重彩勾填画法绘制了统领山川田野的护卫神只、道教诸神只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将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社会历史拟人化,集中表现了道教“万物归元”的思想。有工笔重彩人物和工笔山水连环画等多种风格的作品,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画廊”的美称,是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三清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三清殿殿内壁画《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壁画描绘的290位神只人物,面型丰满、表情生动、各具典型,衣冠服饰无一雷同,继承了唐宋延留下来的吴派道教人物画传统;纯阳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绘有《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这幅壁画采取了连环画的形式,用多幅画面描绘了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的种种灵异事迹。
纯阳殿
纯阳殿,亦名混成殿,供奉全真教师祖吕洞宾。殿中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了吕洞宾神游显化故事52幅,总计212.62平方米。壁画由禽昌(襄汾)朱好古弟子所绘,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壁画内容为研究中国宋、元社会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纯阳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椽,均保留元建风貌。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永乐宫最主要的殿宇。三清殿建在宽敞高大的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屋脊上的鸱兽差不多高达3公尺,斗拱层叠交错,四周的雕饰不多,体现元代典型建筑风格;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三清塑像今已不存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永乐宫搬迁纪实展——永乐壮歌”展厅,拥有数字大屏,展览了搬迁手写材料、专家讲述视频及老照片等各种资料。“和光同尘——传统文化之道”展,从传统之道、披云行道、冲和建宫和大道践行四个方面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数字化、AR、短视频等多种手段,讲好永乐宫壁画道教文化、人物故事。
永乐宫是一处道教庙宇,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重要的绘画艺术遗产。
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的发生地,莺莺塔是我内仅有的四大回声建筑之一。永济普救寺位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是集佛教文化、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西厢记》爱情故事闻名遐迩。
普济寺坐北朝南,依塬而建,总占地约平方米,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南望中条山,西眺黄河。寺庙分东、中、西三道轴线,西轴为唐代仿唐建筑,中轴为宋金形制,东轴为明清风格,整体呈三层台式结构。
普救寺始建时间 :隋唐时期,原名西永清院,五代后汉时因郭威攻城事件更名为普救寺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以寺内故事为蓝本,使普救寺名声大噪;明代地震、清末火灾等导致寺院损毁,1986年后重新修复。
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莺莺塔是回音建筑,古永济八景之一。。
因《西厢记》中“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寺内月老殿对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广为流传。
这里是唐代千年古刹,佛教十方禅院,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现今这里占地145亩,包含23座仿古建筑,依塬逐级升高,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
在晚上结束了三个景点的旅行后,一行人在当地的大酒店住下休息一晚。当晚去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对车辆进行补给。次日上午他们要出发去体验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