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平遥古城当晚一行人乘车连夜出发。于次日一早一行人出发到达了晋祠所在地。他们在附近早餐用过简单的早餐后稍略加休整出发晋祠。
晋祠是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建筑园林。宋塑侍女、难老泉、古柏齐年,世称“晋祠三绝”。现今晋祠保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组群10余个,410间之多,其主体建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后又经过金、元、明、清历代经营擘划,中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以圣母殿为终端的中轴线建筑相继建成,成为晋祠的主体。这组建筑布局合理,造型宏伟,以历史艺术价值高贵着称。
中轴线两侧随自然地势的高低错落排列了两组建筑:北边一组包括文昌宫、昊天神祠、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等,这些建筑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边一组包括水母楼、难老泉、真趣亭、胜瀛楼、王琼祠、奉圣寺、舍利生生塔等,既有楼塔耸峙,又有亭桥点缀,池塘映影,泉水环流。这些建筑虽不是同期建成,却好象按照一个统一精巧的总体设计而布列的,布局紧凑、规模宏伟,上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林翳掩映中时隐时现,清澈见底的泉水淙淙穿流,犹如一条碧绿色玉带把一颗颗熠熠发光的明珠串联起来,使得整个祠区分外清静幽雅,错落有致。既象祠观的院落,又象皇家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溪池映带之间,贯穿着千年宗祠与园林文脉,情景交加,和谐自然。
晋祠创建年代不详,最早见于《水经注》,是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晋祠以古建筑、雕塑、名泉、古木着称于世,祠内风景秀丽,建筑宏伟,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古木葱郁,诗情画意。
晋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叔虞封唐后教化民众,治理山川,兴修水利,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因境内有晋水,遂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缅怀叔虞的功绩,遂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奉祀,故称“晋祠”。
晋祠博物馆面积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绣、书画、碑刻、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1600件,其中战国青铜器、唐华严经石幢、元青花刻花盖罐、地方名人如傅山、赵铁山、祁隽藻等之书画作品以及近现代折扇等是该馆的主要藏品。
历时半天一行人再办下午离开晋祠博物馆在乘车赶往市区在附近当地特色餐馆用了丰盛的午餐。这里的午餐多以面食为主,量大物美,味道极具当地西北特色种类丰富多样,这里是面食文化的集散地之一。兄长们特意点了当地特色点心,让店家将店里的现有的零食打包,结账后带着给各家车上留着平时当零食细品。
离开晋祠,他们赶往附近的天龙山景区。
太原天龙山景区位于同城西南36公里处,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这里属吕梁山脉分支,主峰海拔约1700米,以砂页岩地质为主,形成独特山体结构。山间溪泉潺潺,森林覆盖率高达90%,动植物种类丰富。
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日绿树成荫,秋风送爽时红叶满山,冬日银装素裹,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
北魏时期,大丞相高欢在此修建避暑宫,北齐高洋在山下建天龙寺并开凿石窟,形成“寺以山为体,窟以寺为用”的格局。
石窟艺术以“小而精”着称,现存1500余尊佛像及1144幅浮雕,被誉为“天龙山式样”,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典范。
除石窟外,还有漫山阁、龙潭灵泽、高欢避暑亭等古迹,以及观音塔、摩崖题字等文化景观。
第9窟“漫山阁”内的唐代弥勒佛坐像为镇馆之宝,曾流失海外后回归。
景区以“天龙八景” :崇山环翠、佛阁停云、鼎峰独峙等,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着称,集林泉洞寺于一体,兼具避暑、登山、徒步等休闲功能,空气清新,香花遍野。
90年代年重修高欢避暑宫遗址,后多次修缮石窟,恢复文物原貌。
天龙山以佛教石窟闻名于世。籍塾阁博物馆,晋地十大古籍藏书楼之一,藏书家霍虎勇先生所建。崛山红叶是胜景之一,标志性建筑双塔寺、道教古建筑群纯阳宫、佛教寺庙崇善寺、道教石窟龙山石窟、为晋国大夫窦所建的窦大夫祠等古建筑闻名于世。
当晚他们离开天龙山佛窟景区后在市中心休息定下了市中心大型酒店。各家将行李物品安置好,出门去市中心有名的特色餐饮中心品尝美食,欣赏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夜市经济。这里的夜晚灯火通明,烟火缭绕人间烟火不过如此偶尔有穿梭而过的幼童嬉笑打闹,一家人相携而游融洽而美好。
各家人相拥结伴而行。在热闹的街市穿梭,买下各种特色小吃,长辈们和兄长们是不会拘着家里的弟妹陪着他们玩闹,帮他们买来的各种吃食偶尔弟妹们也会投喂家人们一起品尝。他们作为世家子弟,常年被规矩身份束缚,如今却能像最平常的一家人一样四季山茶冷暖自知温馨而惬意这是久违的家的浪漫。众人不自觉的买了很多吃食,余下的分给了各家护卫保镖,不够的又让他们自行去用餐不用在一旁陪着,留下几个人随时警戒即可。一直逛到快凌晨一行人才回到酒店,而这里的夜市经济依旧还很火爆游客行人络绎不绝仍在肆意畅聊饮酒作乐把酒言欢。回到酒店各自回房休息,他们约好这次日睡到自来醒,他们中午在附近用完午餐后再赶往下一个目的点,当晚他们要在朔州落脚。各家司机可在次日早晨提前去修整车辆补给物资等中午用完餐即刻出发。
次日上午一行人姗姗起床收拾好后将行李交给湖北保镖放到车上下楼,在大厅等人都到齐后这才退房一起上车出发赶往他们提前订好的酒楼。他们提前通知酒店准备了所有的特色菜品等他们到的时候菜品已经在陆续上齐了。一行人到了之后直接被服务生引导到指定的包厢坐下不到一个时辰饭菜全部上齐,众人开始用餐。
这次的午餐多是以大菜为主,配上一些主食。这些菜的做法充分的体现了当地的餐饮文化,菜品口味虽然与其他地方的吃食味道有些不同,却并不难适应。相反很多人倒是很喜欢这种最质朴的做法。等到一行人用过午餐桌上的饭菜早已洗劫一空。
在楼下结过帐后一行人带着提前预定的点心食盒上了车出发,他们还要开车4个小时才能到达朔州。
他们下一站目的地是赶往朔州去看世界奇观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是位于朔州市应县的辽代建筑奇迹。始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成,总重约7400吨。是国内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结构采用红松木建造,无钉无铆,全靠斗拱、榫卯结构,共9层(含4层暗层),底层直径30.27米,高67.31米。
初始建设 由辽兴宗耶律宗真为纪念其母萧太后而建,主创者包括田和尚、汾州大工如兰等。
元大德九年和延佑七年曾受地震和战乱影响,后经明成祖朱棣、明武宗朱厚照等皇帝题字及拨款加固。
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等三尊佛像,现存彩塑34尊及辽代经卷、木版印刷本等珍贵文物。
全塔54种斗拱,兼具承重与抗震功能,被誉为“斗拱博物馆”。
历经千年地震、炮火,应县木塔仍屹立不倒,展现传统榫卯结构的卓越智慧。
20年代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高木塔”,目前已完成全面测绘和局部加固设计。
应县木塔不仅是建筑史瑰宝,更是研究辽代宗教、艺术、科技的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一行人提前准备好门票之后,只等次日一早开门就进入景区参观。当晚他们到达朔州后在车上提前用了晚餐,随后各自在车上休整了一晚上。朔州是一个很小的县镇,由于当地不少旅游客闻名而来,住宿比较紧。他们在车上休息也能得到难得的放松。时间还早,弟妹们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闲聊着,兄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放松闲聊,喝茶打游戏做着一切不务正业放松的事情。长辈们则是聚在户外喝茶下棋。有人下棋,有人旁观倒是相处的一片融洽。各家女眷长辈们则是坐在一起闲聊家常偶尔聊起家里的孩子们也是笑声不断。各个车上都是温馨而舒适惬意的环境带给所有人足够的放松空间。保镖护卫们则接守岗位轮流值守护卫主人家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