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鲁周商号”的掌柜们开始汇报某些地区的销售额出现下滑时,王胤和王霖起初并未在意,认为只是局部竞争或市场正常波动。
但随着下滑趋势蔓延,特别是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中低端市场被“通济昌”大量蚕食,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番调查,发现幕后主导竟是默默无闻的六弟王亥,二人既惊且怒。王霖拍案而起:“好个王亥!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这就去寻他问个明白!”
王胤则相对冷静,他拦住王霖:“三哥稍安勿躁。老六此举,虽是挑战,却也点出了我们的不足。商战之道,非是街头斗殴,需以谋略取胜。”
二人决定联手反击。
第一轮,他们采取了最直接的价格战。在“通济昌”优势的品类上,如棉布、普通茶叶等,大幅降价,甚至一度低于成本,企图利用雄厚的资本拖垮本小利薄的王亥。
王亥早已预料到此招。他并未盲目跟进全面降价,而是采取了差异化应对。
一方面,他通过优化物流和采购链,尽力压缩成本,保持微利。
另一方面,他趁机推出几款更高端的特色产品,如与名医合作开发的“药茶”,与知名画师联名的“彩织布”,强调其独特价值,避开单纯的价格比拼。
同时,他加强会员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一番较量下来,“鲁周商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利润大幅缩水,却未能动摇“通济昌”的根本。
价格战未能奏效,王胤和王霖又生一计:资源封锁。
他们利用其强大的影响力,向与“通济昌”合作的供应商施压,威胁如果继续向王亥供货,将终止与他们的合作。
一些重要的丝绸、茶叶供应商迫于压力,中断了与“通济昌”的往来。
此举确实给王亥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但王亥临危不乱。
他一方面迅速寻找新的、尤其是那些之前被“鲁周商号”忽视的中小供应商,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和长期订单,培养自己的供应链。
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建立的快速信息网络,从更偏远的地区甚至海外(如通过边境贸易)寻找替代货源。
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保证了供应不断。这场封锁,反而促使王亥建立了更多元、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
几轮交锋下来,王胤和王霖发现王亥远比他们想象的难缠。
他们开始正视这个弟弟的才能,同时也反思自身模式的弊端。
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规模和压价已难以取胜,必须进行内部革新。
持续的商战对三方都造成了损耗,也引起了朝野的关注。
一些御史言官上书,言称皇子争利,与民争利,有损天家颜面。皇帝虽未明确表态,但亦在静观其变。
王亥审时度势,深知长久恶性竞争于己于人于国皆不利。
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主动向两位皇兄递出橄榄枝,提议进行一次三方会谈。
会谈在一处风景秀丽的皇家别苑进行。
气氛初始有些尴尬,王亥率先打破沉默,他起身向两位皇兄行礼,诚恳地说:“三哥、五哥,小弟此前多有冒犯,实因见商业之道,尚有可精进之处,愿以微薄之力,助我大秦货殖更加畅通。绝无与兄长一争高下之意。”
王胤打量着这个年轻的弟弟,见他眼神清澈,态度诚恳,不似作伪,便叹了口气道:“六弟不必过谦。你的手段,我与三哥领教了,确实高明。只是这商战之下,三败俱伤,非长久之计。”
王霖性格直爽,也接口道:“老六,你说说,如今这局面,该如何是好?”
王亥微微一笑,铺开一卷早已准备好的规划图:“兄长,竞争并非只有你死我活。我们何不化干戈为玉帛,从竞争走向竞合?”
他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案:
市场细分:“鲁周商号”继续主导高端奢侈品市场,发挥其品牌优势;“通济昌”则专注于中低端大众市场和生活服务,发挥其效率和成本优势。双方避免在核心领域直接血拼。
资源共享: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一个更庞大、更高效的“大秦货通联盟”,整合“鲁周商号”的现有渠道和“通济昌”的先进物流信息体系,降低整个社会的流通成本。
联盟向所有合规商人开放,收取适当费用。
新领域开拓:合作开拓海外贸易、金融汇兑(类似早期钱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桥梁、道路)等更具战略意义的领域,这些非一方之力所能及。
规则制定:共同倡导诚信经营,制定行业规范,抵制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王胤和王霖听后,陷入沉思。王亥的方案并非吞并,而是优势互补,共同将蛋糕做大。
这既保全了他们的颜面和既得利益,又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更符合帝国商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最终,三位皇子握手言和,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
昔日剑拔弩张的对手,变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伙伴。
“鲁周商号”与“通济昌”从恶性竞争转向差异化合作与良性竞合,极大地促进了大秦帝国内部的商业繁荣。
物流效率提升,商品种类丰富,物价趋于稳定合理,百姓生活得以改善。
商业的税收也为帝国财政贡献了巨额收入,有力地支持了如赵王王武等人的军事行动和国家建设。
鲁王王胤、周王王霖在经历此次商战后,更加注重内部管理和创新,他们的商业帝国根基愈发稳固。
而六皇子王亥,则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开阔的格局,不仅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声望,更让皇帝和朝臣们看到了他除了武力、权谋之外,另一种安邦定国的潜力——通过繁荣经济来增强国力。
这场持续数年的皇子商战,最终没有明确的输家,反而共同推动了大秦帝国迈向一个更加开放、活跃、富庶的商业时代。
他们的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商业智慧:竞争可以是发展的动力,而合作则能开创更大的格局。
在帝国的肌体中,商业的血脉与军事的筋骨、文化的灵魂一样,都是支撑其辉煌的重要支柱。